欢迎您来到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
学生风采

徐伟琴:这份通知书来之不易

2020-09-07浏览量:2892

“拆快递前,我居然先下意识地用洗衣液洗了手,用毛巾擦了桌子”——

2020年7月31日,我在朋友圈写下了这句话,并郑重配上了交大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照片。交大今年的录取通知书采用横开套封拉取形式,通知书封面上的图案是交大关闭着的校门(线稿);在抽取通知书内页的过程中,一扇敞开的印着“Welcome to SJTU”字样的彩色校门缓缓呈现在眼前,整体设计十分巧妙。发完朋友圈后,我将抽取通知书的过程录制了一段视频,发到家庭群里。妈妈盯着视频看了半个小时才想起来要给我回复,“辛苦的成果,真不容易,好好休息,过段时间又要开学了”。

交大的这份录取通知书确实来之不易,但这份来之不易,更多是针对我的家人、针对我所属的农民群体而言。我出生于一个国家级贫困县(2019年已脱贫)的山村,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20世纪六七十年代,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各生育了6个孩子。在那个物质高度匮乏的年代,能吃饱饭已是奢侈,读书,只能是梦里的事情。因此,爸爸妈妈小学尚未毕业便匆匆结束了他们的学业,走上了漫长的打工生涯。从记事起,爸爸妈妈便在外省打工,每次打电话,除了叮嘱“千万要吃饱穿暖”外,最关心的便是我和姐姐的学习。小时候,对父母而言,孩子成绩好是一件非常有面子的事情,春节回家,墙上的一张张奖状是爸妈在亲友面前最值得炫耀的财富,但好成绩给父母带来的荣光从我们本科毕业后渐渐消失。因为在大多数农村家长心中,考大学的目的更多是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倘若一个孩子大学毕业后能马上找到一份高薪、体面的工作,村里的人就会觉得这个孩子及父母“吃的苦”没有白费,总算“熬出头”了。反之,即使之前的成绩再好,大家也只会轻叹,“读那么多书也没什么用”。我是整个家族中第二个本科毕业后决定继续读研的学生,也是家族中第二个硕士毕业后决定继续读博的学生,第一个是姐姐。读研期间,姐姐不止一次对我说,“你真的想继续读书吗?如果不想,就不要再走我这条路了,读博这条路不适合我们这样的人家走”。

“你想继续读书吗?”晚上,我坐在空旷的自习室里,一遍遍地问自己。我觉得自己还是想读的。2013年,全省1207名的高考成绩带我走出了大山,带我见识了许多之前梦里都不曾见过的风景,因此,对于高考,我一直心怀感恩。但数据表明,我只是无数农村留守儿童中一个被命运之神眷顾的幸运儿,在中国,有着千千万万个和我一样来自贫困山村却终其一生都无法走出山村的小孩,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努力,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保护农民工和农村三留群体的平等发展权利,让每一位身处边缘或弱势地位的农民群体都能有效分享到祖国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努力的重要方向。作为这个群体中的一员,我想,我有必要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为我的群体做些什么。可能即使读了博,我也未必能如自己所愿,但起码,它为此提供了更多可能。所以,在去年9月,我最终选择了放弃找工作,专心写博士研究计划。

感恩交大给予我宝贵的录取通知书;感恩我的家人数十年如一日支持我读书,教我明理;感恩求学道路上遇到的每一位老师与同学,让我领略到读书的快乐;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允许每一个平凡的我们勇敢去追梦!

作者:徐伟琴 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2020级博士生

文章转载自上海交通大学《益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