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的教育学科建设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于1897年首开师范院,培养了我国近代第一批师范生,其中包括“学堂乐歌之父”沈心工、教育家王培生、辛亥英烈白毓崑、地理学先驱张相文、清史研究先驱孟森等,为开创我国近代教育事业贡献卓著。改革开放后,上海交通大学于1985年建立高等教育研究室,2007年成立高等教育研究院,2020 年成立教育学院。
教育学院坚持“尚探究、重实践、跨学科、讲情怀”的办学理念,以世界一流的教育学院为建设目标,致力于构建本科辅修专业、教育硕士、教育学硕士、教育博士、教育学博士和双学位国际合作办学在内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面向未来的卓越教师、教育管理者和教育研究人员,探索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的新模式。
三十多年来,教育学院一直坚持围绕使命组建研究团队,注重构建学科学缘差异互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经过持续努力,已经在世界一流大学、高等教育质量和科研评价、学生发展与人才成长、工程教育、教师教学与职业发展等学科方向形成了特色和优势;当前,学院正逐步向教育基本理论、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心理学、未来教育等学科方向拓展。
二十多年来,教育学院努力探索人才成长规律,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在不断改善生源质量和完善培养体系的同时,重视研究生培养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形成了有效的研究生教育保障机制;通过设立研究生出国(境)学术交流专项基金,支持学生参加国际学术活动、联合培养等,开拓研究生的学术视野。
教育学院长期致力于学术品牌建设,先后出版了关于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的第一本中文著作、第一本英文著作,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个多指标的全球性大学排名,组编了第一个以世界一流大学为主题的学术文库,召开了第一次以世界一流大学为主题的国际学术会议,引导“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从一个研究主题发展成为一个世界范围内的热点研究方向,国内外影响力不断扩大。
教育学院长期秉承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并持续以专家建议、专题报告、个别咨询等多种形式,将研究成果服务于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上海市等政府部门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决策;以多种形式为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在内的著名研究型大学提供发展战略报告和政策改革建议;入选“中国核心智库榜单”。
以教育帮扶活动为载体,教育学院坚持社会公益与学术理想的有机结合,从2008年开始筹划开展了名为“GSE真情传递”的教育帮扶活动,通过设立WCU奖学金、助学金、奖教金等,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贫困地区的小学生成长提供帮助。公益精神的传承,为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注入了新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