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
观点与争鸣

【观点】冯倬琳、刘念才:世界一流大学评价与建设

2019-12-31浏览量:870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离不开国际标准与国际参照。《世界一流大学评价与建设》创新研发中外一流大学的发展指数,深度剖析中外一流大学的典型案例,系统梳理中外一流大学的建设成效。全书分为“评价篇”和“建设篇”两大部分。

“评价篇”主要包括世界一流大学指数和世界一流大学案例两部分内容。在“体现一流、国际可比、定量评价”的原则指导下,本篇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原创研究”、“经济贡献”、“品牌影响”和“学术大师”四个关键方面开展指数和案例研究。根据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简称ARWU排名),选择世界顶尖大学组(世界排名前25大学中选10所)、世界一流大学组(世界排名76-100间大学中选10所)、国内A组(世界排名前150 的国内大学)和国内B组(世界排名151-500间的国内大学)作为四组研究样本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分析我国一流大学样本与世界一流大学样本的指数结果以及差距,并选择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世界一流大学和我国“双一流”建设大学的典型案例,从学校、院系层面和功能的视角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

“建设篇”主要包括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以及我国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两部分内容。在全球范围内梳理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的建设情况,对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开展的重点建设计划的实施情况和获资机构情况进行汇总。对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年度进展进行梳理,以2018年度各建设高校发布的年度进展报告为主要内容,分别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传承创新优秀文化、国际合作交流这五个任务的建设情况及成效进行资料梳理与汇编,对制度建设情况及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也进行资料汇编。

主要研究结果包括关于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规律和发展指数阶段规律发现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可以分成起步建设期、快速发展期、跨越提质期和稳定发展期,各阶段的发展规律和关键需求均显著不同。国别规律发现各国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具有全球的战略共识,也具有各国的战术差异。能力规律发现世界一流大学的能力可分成低--高阶,高精尖指标、经济贡献和软实力这些高阶能力不会在中低阶能力实现后自然形成,高阶能力的实现需要新的建设思路来突破。基于客观数据对比世界顶尖大学组、世界一流大学组、国内顶尖大学组和国内一流大学组,研究发现我国双一流建设大学的学术大师指数得 0.2 分、经济贡献指数得 0.3 分和品牌影响指数得 0.3 分,与世界一流大学组的标准 1 分有明显差距;原始创新指数得分虽接近标准分,但其高阶能力仍远未形成。

综上,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发展遇到的“卡脖子问题”需创新发展思路,在高精尖指标、软实力和经济贡献的高阶能力上有所突破。根据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规律,我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需要解决建设策略与所处阶段不匹配,解决软实力落后于硬指标表现,解决服务国家需求能力不足等关键问题。建议以“大道至简、要在精准”的理念评价“双一流”建设大学。多则达几百余项的评价指标和繁杂的评价体系,非但不适合高水平大学的评价,反而会成为实现高阶发展的阻碍。亟待改革评价体系,破解现有建设阻碍和评价问题,引导大学突破高精尖指标、解决社会重大需求、提升国际影响和话语权,加快实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国家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