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8日,由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九届世界一流大学国际研讨会(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orld-Class Universities,WCU-9)在线成功举办。此次会议的主题为“世界一流大学:后疫情时代的挑战与机遇”(World-Class Universitie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the Post-Pandemic Era)。来自全球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十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和校长发表了演讲,探讨后疫情时代世界一流大学的全球使命与未来发展;会议进行了中英文双频在线直播,有效的直播平台参会者达到数千人次。
开幕式上,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致开幕辞。林忠钦校长在致辞中提到,面对后疫情时代带来的挑战,世界一流大学不仅要继续提升人才培养与创新研究能力,更要担负起关怀人类未来命运的重大责任,为控制大流行病、恢复社会经济,以及重建全球秩序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致开幕辞
科睿唯安亚太区主管Osher Gilinsky先生应邀在开幕上致辞:科睿唯安长期以来为全球学术界提供信息服务,凭借丰富而多元的数据让科研人员更为便捷地开展研究工作。未来,科睿唯安也将继续为解决技术创新与人类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贡献力量。
科睿唯安亚太地区主管Osher Gilinsky致辞
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刘念才教授、冯倬琳副教授、日本广岛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开发中心黄福涛教授作为主持人,与中外专家相聚云端、在线互动。刘念才院长在回顾了过去八届会议所取得的成果后,表示尽管这是第一次线上举办,但所有嘉宾热情不减,期待更多精彩观点竞相涌现。
刘念才院长介绍世界一流大学国际研讨会的举办情况
在主题演讲环节,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史静寰教授指出,中国已经步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疫情也影响了全球三年之久,在这一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史静寰教授基于中国大学生学习评估与改进综合模型,结合15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学生在学习动力、学习行为、在线学习、课程评价反馈、校园环境与学生支持方面的表现,进一步探讨了在后疫情时代,世界一流大学应该如何给予学生最大的学习支持。
美国美利坚大学国际事务学院杰出研究教授、名誉教授James Mittelman在主题演讲中指出,很多关于“世界一流大学”探讨的重点在于大学如何实现“卓越”,这意味着大学要有更好的表现、满足更高的标准。然而,目前关于“世界一流”这一概念的内在假设是可以实现跨国和跨文化的大学质量比较,这种认识没有充分考虑到现实中的限制与可能性。他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将理论与具体制度分析和情景调研相结合,从而弥合抽象概念和实际应用之间的鸿沟。
James Mittelman教授发表主题演讲
英国利物浦大学副校长、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以一流大学的未来发展为主题,探讨一流大学要实践怎样的未来教育才能生存,才能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基于和谐管理理论,席酉民教授提出了一套名为学习超市(learning mall)的强力教育支持系统。结合西交利物浦大学在过去十多年间的实践,展示了学习超市如何实现实体校园与虚拟学习空间的无缝衔接,如何跨越正式与非正式学习的界限,并通过这一实践与探索重塑人们对大学与校园的理解。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宝存教授在主题演讲中提到,在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之间已经形成了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同时,这又是一个充满着挑战和不确定性的时代,新冠疫情加剧了人类的生存危机,影响着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世界一流大学对世界可持续发展承担关键且不可推卸的责任,要充分利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合作交流等各项职能引领世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刘宝存教授发表主题演讲
科睿唯安科学信息研究所所长Gali Halevi,在回顾传统评价工具的基础上,介绍了科研评价未来的发展趋势。她指出,以出版量和引用量为核心的评价指标,很难真正反映研究工作的复杂性与研究者的贡献广度。尤其对世界一流大学而言,更要从研究成果对促进社会与人类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来衡量其价值。因此,学界大力呼吁评价改革,从更多维的角度重新认识科研评价,探索更加科学的评价方法。她表示,未来的科研评价变革需要充分考虑具体的学科、院校的目标以及科学研究所带来的社会影响。
Gali Halevi发言照片
国际高等教育专家Jamil Salmi教授在主题演讲中提到,新冠疫情对世界高等教育影响巨大,面对这些影响,世界一流大学反应迅速,对社会发展做出了许多贡献,例如及时开展与疫情有关的科研工作、向政府建言献策以及输送了大批医疗人员等。Jamil Salmi教授认为,在后疫情时代,世界一流大学所需要面对的各种挑战接踵而来,其中最直接的就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颠覆。未来,世界一流大学要通过创新教学、评价等方式,为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教育活动赋能。
Jamil Salmi教授发表主题演讲
日本东北大学国际战略研究室副室长Akiyoshi Yonezawa教授介绍了2022年日本政府出台的学术卓越倡议计划。他提到,在过去的20年中,尽管日本出台了许多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政策,但是由于经济下滑等缘故,日本大学的排名还是下降了。Yonezawa教授借助日本一流大学的建设实践,分享了世界一流大学在未来发展中所面临的机遇与风险,及其对国际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Akiyoshi Yonezawa教授发表主题演讲
南方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沈红教授认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概念是对排名结果的抽象,其实质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前,除了传统的研究型大学外,开始涌现出一批新型研究型大学,其使命是应对研究型大学正面临的各种挑战,并参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全球竞争。她还指出,世界一流大学,首先应该对世界开放,其使命在于构建一套多元而灵活的世界高水平大学评价标准。
香港岭南大学副校长莫家豪教授指出,自2020年以来,世界各地的高等教育发展都受到了新冠疫情的重大影响,高等教育相关活动的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从国际比较的角度出发讨论了疫情是如何影响高等教育教学、学生学习和研究的。莫家豪教授强调,世界一流大学应当积极反应、主动应对当前全球健康危机带来的挑战,在后疫情时代寻找新的治理方式来更好地管理高等教育的教学与研究活动。
牛津大学全球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Simon Marginson教授从“全球化”与“国际化”概念的差异入手,探讨了全球高等教育系统面对的挑战。他认为,国际化意味着加强国家之间的关系,而不是通过特定的价值观改变某个机构或体系。这种跨境联系并不限于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对科学和世界一流大学发展至关重要的全球体系。所以,如何设计一种尽可能兼具包容性的全球方案,是未来全球高等教育系统面临的共同挑战。
Simon Marginson教授发言照片
最后,上海交通大学冯倬琳副教授、日本广岛大学黄福涛教授、英国牛津大学Simon Marginson教授依次做大会闭幕发言,大会圆满落幕。
后疫情时代,疫情对高等教育所带来的影响仍在持续,如何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改善高等教育治理模式、探索高等教育教育国际化新路径,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已经成为每一所世界一流大学需要思考的现实问题。
(以上内容为小编根据嘉宾发言记录整理所得,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