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作为大学的核心和实力表征,其创新能力事关大学在基础研究领域能否取得重大原创性成果。而现有的对于学科科研水平的评价体系中,多是基于论文的数量、被引次数、期刊等级、国际合作水平及科技奖励等指标,忽视了研究成果本身的创新性。研究前沿立足于创造新知识的最前沿,本质上是一种冒险的尝试,其探讨的问题往往不考虑学科之间或国家之间已有的界限。Price最早提出根据高被引论文来探测研究前沿,并将研究前沿表征为近期发表且被频繁引用的论文集,在此基础上,Small提出利用共被引文献簇来表征研究前沿,并以此建立了ESI数据库的研究前沿,即根据文献共被引将近5年的高被引论文聚类成一系列不同研究主题的论文簇。通过探索全球学科排名与ESI研究前沿的相关性,对于完善当前的学科评价体系,指出我国大学在当前学科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计算机学科排名与研究前沿的相关性分析
篇均被引次数、篇均被国外世界一流大学引用次数、篇均被国外世界知名大学引用次数、篇均被国外其它大学引用次数与学科排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越是世界一流的计算机学科,其研究前沿论文的综合影响力及国际影响力越高,从相关性系数上看,篇均被国外世界一流大学引用次数和篇均被国外世界知名大学引用次数与学科排名的相关性最高;前沿论文数、篇均被本校引用次数及篇均被国内高校引用次数与学科排名并不存在显著相关。
世界顶尖计算机学科与国内外其它计算机学科的对比分析
为进一步验证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本研究选取了三组不同层次学科排名的大学进行比较分析:第一组是学科排名前20的大学,共10所;第二组是学科排名前20之外的在研究前沿各项指标中排名前10的国内大学,共16所;第三组是学科排名前20之外的在研究前沿各项指标中排名前10的国外大学,共20所。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得出,在研究前沿的规模、综合影响力、国内影响力上,与世界顶尖计算机学科相比,其它两组国内和国外大学并没有明显的劣势;但在研究前沿的国际影响力上,世界顶尖计算机学科具有明显的优势。
案例分析
通过比较世界顶尖计算机学科与其它两组国内和国外大学在研究前沿上的表现,可以发现有两类异常值,一类是学科排名靠前但在研究前沿上表现较为滞后,如清华大学,尽管学科排名在世界顶尖之列,但仅在研究前沿的规模上表现较为优异,在研究前沿的影响力上与国内大学并无明显差异且远不及排名靠后的国外大学;另一类是学科排名靠后但在研究前沿上表现较为优异,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尽管在学科排名之外,但在研究前沿的规模和影响力上都优于大多数学科排名靠前的国内大学。以个案研究的方式,对两类异常值背后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清华大学个案研究
清华大学在反映科研规模的论文总数和顶尖期刊论文数上均位居世界顶尖之列;但在反映科研影响力和科研国际化水平的总被引次数、篇均被引次数、教师获权威奖项数、论文标准化影响力及国际合作论文比例等指标上,与世界顶尖大学还有较大差距,这也相应地解释了清华大学在研究前沿的规模上有不俗表现但在影响力上仍需提升的原因。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个案研究
从研究前沿论文的作者构成情况上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18篇计算机学科研究前沿论文出自11名教师,但论文数最多的邵岭,有5篇论文,约占总数的28%,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信息与工程学院聘任的海外非全职教师,其来自英国的东英吉利大学。从引用其研究前沿论文的国外世界一流大学的作者构成情况上看,共有23位来自国外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师引用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学科研究前沿论文,施引论文数和引用次数分别为29和50;15位引用的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非全职教师的论文,约占施引作者总数的70%,施引论文数和引用次数分别为17和20,分别约占总数的59%和40%。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非全职教师对提升该校研究前沿的国际影响力做出了较大贡献,这就相应地解释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何以能在学科自身实力不足的前提下却在研究前沿的开拓上有不俗表现。
结论
研究前沿的国际影响力可以作为衡量学科实力的可靠指标,有助于完善当前的学科评价体系。研究前沿的国际影响力尽管测度起来工作量大,但是全球计算机学科排名靠前的大学在研究前沿对国外不同层次大学的影响力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可以有效反映出学科的科研质量。
我国部分大学在学科排名上的“卓越”主要依赖“量的堆积”,但在科研影响力上相对较弱。中国一流学科建设的未来方向不应再是靠冲击数量,而是不断开拓新的前沿,取得国内外学者公认的原创性成果。
我国部分大学在研究前沿上的优异表现主要依赖海外非全职教师的贡献,但本校全职教师的贡献相对较弱。在未来的师资队伍建设上,我国高校在进一步完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的同时,应重视对本土教师的支持与培养。
来源:
董彦邦,刘莉. 全球学科排名与ESI研究前沿的相关性研究——以计算机学科为例[J]. 情报杂志,2019,38(5):77-82.
作者介绍:
董彦邦,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科研人才评价、一流大学
刘莉,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科技评价与政策、一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