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
观点与争鸣

【观点】杨希、钟宇平:技术赶超中的高等教育财政 ——亚洲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及启示

2019-05-30浏览量:1381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背景下,国家要实现技术赶超,需要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而高等教育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不少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的财政资源投入相对有限,资源配置效率也相对不足,如何以有限的财政资源来促进高等教育规模和质量的提升,这是发展中国家在技术赶超阶段亟需解决的问题。亚洲发达国家和地区在过去实现了技术赶超和跨越式发展,在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改革方面有一些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


本研究以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为案例,归纳了其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体系改革的四方面策略:

1、实施成本分担政策,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提升了高等教育的规模和质量。

成本分担政策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公私分立的成本分担模式,即公私立高校并存,公立高校由政府负担主要的高等教育成本,私立高校由家庭承担较高比例的高等教育成本,并由政府通过奖助学金和助学贷款的方式进行间接补贴。如日本公立高校的教育成本只有16.2%由学生家庭负担,而私立高校72.7%的教育成本由学生家庭负担,但约有34%的高等教育财政经费通过奖助学金和助学贷款的方式发放。二是按根据教育项目的市场需求、教育成本以及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策略,实施了差别化的成本分担策略。如香港特区政府对不同学科实行差异显著的财政补贴额度,促进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就读社会需求和社会回报较高的学科。

2、集中财政资源,有选择性地把一部分高校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

比如韩国推行的“智慧韩国21 工程”(Brain Korean 21, BK21),进行了为期7年2轮的一流大学建设,共计投入约36.4亿美元。日本实施了“21世纪卓越研究中心计划”,在日本建立若干以学科方向为单位的世界最高水平的研究教育基地。我国台湾地区也提出了“发展国际一流大学及顶尖研究中心计划”,通过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来培育和吸引高层次人才,取得一流的科技成果,提升台湾地区的国际竞争力。此外,为提升财政投入的效果,大部分一流大学建设计划都实施了较为系统的绩效考核,以保障和提升一流大学建设的效果。

3、增加高等教育科研经费投入,重视基础研究和人员经费投入。

日本、韩国、新加坡和我国台湾地区高等教育R&D支出占GDP比例达到0.4%,其中新加坡更是高达0.58%。相比而言,我国高等教育R&D支出占GDP比例偏低且增长缓慢,当前仅为0.14%。从高校科研经费的支出结构看,四个亚洲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有超过55%的R&D经费用于基础研究,而我国高校基础研究经费占总R&D经费比例仅为41%。此外,我国R&D经费的支出结构也不够合理,主要表现在人员支出比例较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高校R&D经费支出中有35%用于人员,而我国R&D经费支出中只有15%的劳务支出比例。

4、实施高校法人化改革与绩效拨款。

通过法人化改革,公立高校在运营方面获得了更大自主权,能够根据学校自身发展目标来配置经费和制定政策。同时法人化改革引入绩效合同,政府和高校通过规制性的合同,确定双方同意的绩效表现目标,该目标的达成情况将影响高校获得的政府拨款。如日本2004 年对所有国立大学实施法人化改革,将国立大学从政府机构中分离出来,使得大学在人事决策、招生规模等方面有了较大的自主权,大学教员也转变为非公务员身份。日本文部科学省为各国立大学制定了为期6 年的中期目标,各国立大学以中期目标为基准制定中期计划和年度计划,由文部省“国立大学法人评价委员会”对其执行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将和政府拨款直接挂钩。这一改革有助于提升公立高校的内部效率,提升财政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


综上,部分亚洲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显示,高等教育财政采取了差异化的成本分担策略,以扩大高等教育入学率,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支持高校科研,集中资源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并且实施法人化改革和绩效问责制度,提升公立高校的内部效率。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有效利用财政资源,促进了高技能人才规模和质量的提升,推动了大学科研创新能力的发展。


来源:杨希, 钟宇平. 技术赶超中的高等教育财政——亚洲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及启示. 中国高教研究, 2017, (2): 64-68.


       作者介绍:

       杨希,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教育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一流大学财政、科研团队与人才发展。

       钟宇平,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荣誉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学、教育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