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
学生风采

林婕:我在俄罗斯的学习之旅

2020-05-08浏览量:2487

2020年1月26日至2月7日,俄罗斯圣彼得堡理工大学举办了2020冬季文化交流项目,在学院支持下,我有幸前往参与,并做了口头报告。

圣彼得堡理工大学(Peter the Great St. Petersburg Polytechnic University)建校于1899年10月1日,曾用名列宁格勒加里宁工学院,门捷列夫亲自参与了组建工作,先后入选俄联邦“国家研究型大学”和“5-100”工程学校名单,是俄罗斯最好的理工科大学之一,已培养出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开幕式于1月27日在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科技城举办。国际事务副校长Dmitry ARSENIEV代表学校向学员的到来表示欢迎,他在致辞时提到,经过四年的发展,国际冬季文化交流项目取得了重要成绩。

图1 冬季文化交流项目开幕式

该项目划分了核能工程、航天科技、商业管理、俄罗斯语言与文化课程等诸多模块,并开设了与之相关的专业课程。我主要参与了商业管理的学习模块。教授们分别在课上介绍了俄罗斯的商业环境,不同地区的税务特点,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除此之外,还进一步讲授了2030年实现圣彼得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俄罗斯圣彼得堡能源转型的循环经济,基于俄罗斯数字技术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等相关内容。

在本次项目中,为了将项目主题与个人专业做结合,我作了题为“Economic returns to higher education in urban China(我国城市地区高等教育的经济回报)”的报告,介绍了在长期的经济改革中,我国城市地区高等教育投资回报的情况。有幸在课后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了解到世界大学的排名如何改变了俄罗斯的高等教育发展,俄罗斯高等教育如何拥抱市场经济,圣彼得堡理工大学的国际化策略有哪些等等。

其实我国高等教育与前苏联高等教育有着很深的渊源,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与结构,曾经是参照前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建立起来的。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在对外关系上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交往,而高等教育则被俄罗斯看作是重要手段和渠道。随着俄罗斯参与博洛尼亚进程,实施“5-100计划”,推出莫斯科世界高校排行榜等,高等教育的学位体系逐渐转变,高校国际排名逐年上升。虽然受制于语言和国际形势等因素,俄罗斯多年来形成的高等教育体系固有的保守性和僵化性,因此改革和创新的艰难是可以预见的,但是俄罗斯仍有一如既往的信心和决心。就像萨托夫尼奇所说,“俄罗斯教育制度融入世界教育空间的敌人并不存在。只存在实现这一目标的不同态度。”

图2 圣彼得堡理工大学图书馆

除了专业课程之外,俄语课程是每天必不可少的内容。俄语分为33个字母,其中10个元音字母、21个辅音字母、2个无音符号(Аа Бб Вв Гг Дд Ее Ёё Жж Зз Ии Йй Кк Лл……),虽然部分字母与英文相似,但是发音完全不同。最难发音的便是舌尖颤音(俗称弹舌),每次练习到这只能作罢。学完了入门的字母和发音,便开始学习单词、语法和句子结构。老师用了一种“聪明”的办法教学,那就是用英语发音辅助俄语发音,发音相近有助于记忆。熟能生巧,在俄语环境下,每天持续的练习,在最终考核时,也能进行简单的俄语对话了,例如:я учусь в санкт - петербурге,Рад познакомиться с вами(我在圣彼得堡上学,很高兴认识你)。

图3 俄语课程学习

在课程之余,我们有幸参观了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国家博物馆(冬宫,winter palace),它是18世纪中叶俄罗斯新古典主义建筑的杰出典范,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冬宫最开始是作为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耶夫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博物馆而建立的,1837年曾遭遇大火被焚毁,1838~1839年又重建。冬宫墙体非常特别,白绿相间,生动而又庄严,其完整性与华丽程度本身就是一件巨大的艺术品。展厅内部装饰完美地融合了文艺复兴时期、哥特式和东方特色。冬宫里有1.5万幅绘画作品,大部分为油画,包括14-20世纪700年的跨度,其中达·芬奇、毕加索、拉斐尔、伦勃朗等名家的作品均有收藏。达芬奇的油画世界留传至今总计不过十幅,《戴花的圣母》和《圣母丽达》就陈列在这里,还有拉斐尔的《科涅斯塔比勒圣母》和《圣家族》,以及伦勃郎47幅作品中的26幅作品。越是了解作品,越是能明白创意并非天生,它是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并且抛弃思想框架限制,酝酿而来。

图4 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国家博物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句话说要理解当代,有距离地看清这个时代,广博的知识很重要。不止是书本的知识,还有实践的知识。来俄罗斯之前的印象,是关于普希金、契诃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果戈理、高尔基、屠格涅夫等人的文学作品,也是俄罗斯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等人的传记。历史不是名词,更不是遥不可及的过去,它是从当代洞悉未来的时光隧道。越是体验,越能感受。

最后,要特别感谢学院和导师刘念才教授,正是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使我这次俄罗斯学习之旅得以成行,不仅收获了理论知识,也感受到了俄国之美,世界之大,可能性之宽。



作者介绍

林婕,高等教育研究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



编辑:池瑞 校对:蒋雅静 审核: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