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
学生风采

殷皓:我的非洲之旅

2020-07-24浏览量:2481

今年寒假,我有幸参与了上海交通大学“全球挑战计划”——非洲药典项目,在学院的支持下,前往埃塞俄比亚开展为期两周的调研实践活动。

我校于2018年5月正式推出“全球挑战计划”,由一系列实践项目构成,旨在培养青年学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意识,鼓励学生拓展全球视野,融入多元文化,学以致用,通过实地调研和探究,结合当地实际需求,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交大智慧和方案。“非洲药典”项目是“全球挑战计划”的一个子项目,由药学院傅磊教授发起,旨在帮助非洲建立一部规范、合理使用非洲特有植物药的药典。

2019年1月,傅磊教授带领第一批科研团队前往埃塞俄比亚开展“非洲药典”项目的实地创建工作,完成了埃塞种属青蒿及辣木的成分标准制定,为《非洲药典》的标准模板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20年1月,“非洲药典”项目启动第二期工作,我作为团队成员之一,与其他18位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一同奔赴埃塞,开展后续的工作。

出发之前,我前往上海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注射了流脑、黄热疫苗,第一期项目的师兄师姐在传授经验时,也描绘了他们在非洲的艰苦生活,我的心里不由得多了一丝忐忑。导师给了我很大的支持,也非常关注我的行前准备进度。

1月10日,我们一行20人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乘坐埃塞俄比亚航空,经过12小时的飞行到达埃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初次踏上非洲大陆,有激动,也有喜悦,更多的是对这片未知土地的新奇感。前往住宿地点的过程中,沿途我记录下了对这座城市的初始印象,市中心有高层建筑,但城市里大多是平房和三四层的小楼。驶向亚的斯亚贝巴大学的路上,视野中出现了成片的铁皮屋,如果不是亲眼见到,很难相信在繁华的今天,仍有人住在这破旧不堪的“房子”里。

图1-2 繁华与贫穷并存

“非洲药典”项目第二期的工作主要分为三部分。实验组开展Kosso和Bissana两种植物药的分析工作;调研组走访世界银行、政府卫生管理机构、高等院校和医疗机构;数据库组初步建立药典数据库结构。我主要负责调研和集体日志的撰写工作,运用社会科学知识去设计调研提纲、访谈埃塞各领域人士对草药的态度。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接触埃塞当地人的机会,但埃塞俄比亚的官方语言是阿姆哈拉语,由于语言不通,我们与当地人很难进行有效的沟通。幸好我们居住在埃塞俄比亚最好的大学——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它在埃塞的地位等同于清华在中国的地位,那里的学生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调研时我们能够进行顺畅的沟通。

图3-4 植物原株及实验过程

图5-6 调研Woredo地区卫生主管部门

在生活方面,我们经历的挑战远比想象的多。埃塞时不时会停水停电,也不会告知何时恢复供水。对于我们这些习惯了“打开水龙头就有水”的学生,频繁的停水停电着实令人崩溃。但埃塞学生对此习以为常,在宿舍楼里,我们经常能看到当地的学生头顶水桶,走起路来仍四平八稳、轻松自如。

在饮食方面,我们有幸品尝到埃塞的国民食物——英吉拉。从外观上看,它是蜂窝状的灰白色薄饼,用当地特有的苔麸发酵而成,因此有着非常独特的口感,品尝起来有一种馊掉的酸味。由于饮食差异,我们决定在宿舍烧饭,用最简单的食材烧出熟悉的味道。

图7 埃塞的食材价格低廉且种类丰富

英国文学家格雷安·格林在《没有地图的旅行》的书稿里写道,非洲仍是一个“被上帝遗弃的黑色大陆”。在许多人的眼中,非洲是“落后与野蛮”的代名词,但当我真正踏进非洲这片土地,发现自己肉眼所见的它,远比媒体报道要有趣、美丽得多。利用周末,我们参观了埃塞尔比亚国家博物馆,里面收藏着人类祖母“Lucy”的化石,也收藏了大量人类发展史、与埃塞尔比亚宗教相关的历史。当我们凝视这些影响与文字记录时,惊叹于生活在这片大陆上的人们创造的灿烂文明。与当地人的日常交流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他们发自内心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

图8 埃塞尔比亚国家博物馆

图9 埃塞民众欢庆主显节

(摄影:袁煜)



作者介绍

殷皓,高等教育研究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





编辑:池瑞 校对:李天田 审核: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