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
观点与争鸣

【观点】冯倬琳等:世界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项目的评价标准与评价要素​

2019-04-23浏览量:1844

因所处阶段、所在地域和所属类型不同,世界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项目的评价标准和评价要素呈现出不同特征。本研究选定18个国家(或地区)的24个世界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项目,将其分为成熟期和建设期两类,对其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要素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评价标准方面,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组织管理、外部合作、人员队伍和学校声誉7个评价标准按分类I(数量类和质量类)和分类II(投入类、过程类和产出类)进行类型划分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良性的组织管理机制、卓越的科学研究和高水平的人员队伍是世界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项目最重要的评价标准;亚洲地区项目的评价标准主要介于成熟期和建设期之间,个别维度的偏好显著;学术发展类项目对人才培养,知识应用类项目对学校声誉,队伍建设类项目对组织管理相对侧重。

评价体系要素方面采用评价主题、评价目的、评价层次、评价时间和评价实施方5个评价要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发展阶段日渐成熟,评价主题涉及的方面更均衡,评价形式更倾向量身开展;亚洲项目主要由项目管理机构聘请专家组成评价委员会,重点对项目预期目标和实施过程开展评价,多数项目的评价结果影响项目的后续资助;不同类型的世界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项目因建设内容不同,主要在评价主题和评价实施方上呈现差异。

根据分析结果对双一流建设的四个原则提出如下建议:“优”的标准可将科学研究、良性组织管理机制的构建、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增加对学校声誉的关注的占比分别设为25%、25%、20%和5%。“专家”的选取以项目管理机构监督评价为主;专家评价委员会对项目的预期成果达成之外的增值效果开展评价并且委托专业第三方机构对项目开展政策和成本效益评价。“比”的内容不仅是集中资源促使优势大学快速发展并建成一定数量的世界一流大学,更应产生典范引领效应,进而提升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筛”的时间上采用“首期评价+终期评价”的方式,重点关注代表性成果;对建设初期的获资大学,适度增加评价次数,采用“年度评价+中期评价+终期评价”的方式,重点关注项目实施的过程;在“双一流”建设周期完成后,增加对项目整体建设情况和项目相关政策的终期评价。


来源:

冯倬琳, 刘雪莹, 姜雅萃, et al. 世界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项目的评价标准与评价要素[J]. 高等教育研究, 2017(12).


作者介绍:

冯倬琳,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员,从事世界一流大学重点建设研究;

刘雪莹,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从事世界一流大学重点建设研究;

姜雅萃,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从事世界一流大学重点建设研究;

刘念才,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世界一流大学与大学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