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
观点与争鸣

【观点】白静、张国栋:大学筹资结构、高校规模与科研产出的实证研究 ——以美国世界一流大学为例

2019-04-23浏览量:1367

从20世纪起,各国相继实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项目,例如韩国在1999年实施“智力韩国21工程”(Brain Korea 21 Project);日本在2002年和2007年分别实施“21世纪COE计划”(21st Century Program)和“全球COE计划”(Global COE Program);1998年5月,我国开始实施“985工程”;2015年10月,我国开始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各国通过投入大量资金,提高本国教育质量。

本研究基于2004—2014年11所美国世界一流大学的面板数据,深入探讨高校的经费结构、高校规模与科研产出的关系。同时,通过构建科研产出方程并运用OLS以及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影响科研产出的因素,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学费比例和生均经费的提高限制科研产出的增加。

学费是美国一流大学的重要经费来源,学费比例的增加主要通过提高学费标准和增加学生人数等手段,由11所高校规模的扩张比例来看,11年的学生人数增加较为缓慢,而且美国一流大学都非常看重学校声誉,往往不会轻易通过增加学生人数而增加学费比例。各知名高校更倾向于选拔成绩优异以及家庭背景条件较好的学生就读,通过提高学费数额筛选最为优秀的学生。对于优秀的学生来说,即使家庭条件无法承担高额学费,美国联邦政府、州政府也会通过奖助学金、贷款等方式进行资助。所以美国的顶尖高校都会非常重视课程与教学质量,将很大一部分经费投入到教学,以此来吸引质量更高的生源,从而限制了科研产出的增加。另一方面,生均经费的提高主要通过提升总经费和降低学生人数。为了增加高校经费收入,美国高校一般不会采取减少学生人数的方式,而提高总经费进一步增加生均经费对科研产出产生了负面影响,可能是生均经费的利用效率较低或者生均经费分配不合理。

2.非竞争性经费比例的增加有利于提高科研产出水平。

非竞争性经费主要包括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当地的直接拨款,其中联邦拨款用于学生奖助学金,州政府和地方直接拨款则用于教师工资、学校运营等方面。这些经费不需要各个高校间进行竞争申请,主要由政府进行划拨。因而这些经费的增加可以减轻高校教师等科研人员的压力,教师等相关科研人员可以集中精力、留出更多时间和精力从事学术研究,他们也将更重视科研质量,有利于提高科研产出。同时政府非竞争性经费投入的增加,有助于科研人员减少横向课题申请,专注于基础研究,而基础研究正是促进其他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必不可少的条件。

3.专职教师数的增加和学生总数的减少有利于增加科研产出。

专职教师数和学生总数反映了一所高校的规模。专职教师往往具备卓越的科研潜力和学术研究能力,也是高校科研产出的主力军。专职教师数的增加,有利于在高校中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教师的合作交流也有利于提高科研产出。而学生总数的增加却不利于增加科研产出,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在所选取的样本高校中,大部分学生是由本科生组成,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并不是进行学术研究,而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即接受通识教育,因而很少有科研产出。其次,学生越多,教师在人才培养方面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会越多,影响教师的科研产出。

借鉴美国经验,我国应合理确定学费标准;增加基础投入与绩效投入;进一步优化高校规模。


来源:

白静,张国栋.大学筹资结构、高校规模与科研产出的实证研究——以美国世界一流大学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17,37(17):16-23.


作者介绍:

白静,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