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
观点与争鸣

【观点】刘群群、朱佳斌:欧洲硕士层次工程人才培养标准比较研究

2019-04-23浏览量:1311

当前,国际主要工程教育国家正逐步将面向培养结果(Outcome-Oriented)的工程人才培养机制推广至硕士层次,建立合理的硕士层次工程人才培养标准成为国际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逐步与国际接轨,在硕士层面建立起系统、完整的人才培养标准将成为下一轮建设重点。本文通过解读与分析欧洲主要的国家(特别是英国、德国、法国)与相关的工程教育认证组织与机构对硕士层次工程人才的能力要求与培养标准,总结出欧洲硕士层次工程人才培养标准的趋势与特点。

欧洲各国在硕士工程人才培养标准制定上体现了硬性技能(知识和能力等)和软性技能(素养和态度等)双管齐下的趋势,这对我国细化和修订高层次工程人才培养标准提供了方向和指南。另外,在硕士工程人才培养标准总体趋势指导下,欧洲各个国家由于其自身教育发展的不同背景,其人才培养标准又各具特点:

(1)对硬性和软性技能的侧重点存在差异。欧洲/德国的标准侧重于对硬性技能的具体阐释,明确了硕士阶段人才在处理信息不全的复杂问题和跨专业问题、解决领域内新问题、掌握新技术和新方法上的能力要求。英国侧重于对软性技能,从技术/商业领导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职业与社会责任感方面进一步深化对人才的要求。

(2)在人才类型与行业划分存在差异。德国的标准以行业细分为特色,且从研究型和专业型两种不同类型分别定义硕士阶段人才的培养标准。比如,研究型硕士在知识方面强调跨学科性,和专业最新发现,而专业型硕士则强调的是实践型知识和较新发现,各自培养侧重点不同。这样的分类一方面有助于各个院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培养大纲的设置,课程范畴与难度、实践活动的安排等进行相应调整;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从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培养方案。此外,这样细化的培养方案也更有助于企业单位针对不同的职位需要,合理筛选能力与特长相匹配的工程人才。

(3)各国硕士工程人才培养标准的具体化程度存在差异。法国标准在提出硕士工程人才必须具备快速适应能力的同时,还提出相应的培训项目或者方法,比如职业生涯培训、实习、或校企合作等活动将有助于学生实现从学术领域向职业领域的快速过渡。人才的能力进行评测是系统、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这里,对每项能力的表现形式的具体分析以及人才培养标准实现途径,一方面有助于院系设计合适的课程、项目与活动来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对输出人才的能力评估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能力发展的规划。


来源:

刘群群,朱佳斌.欧洲硕士层次工程人才培养标准比较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10):71-77.

 

作者介绍:

刘群群,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2016届硕士毕业生。

朱佳斌,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工程教育、研究生教育、学生的认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