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已经进入大科学时代,大科学的增长不仅表现在科研规模的扩大,还体现在越来越多来自不同机构间科学合作关系的建立。据统计,1901-1972年间的28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有185位是通过与他人合作研究而得奖的,2008-2010年间23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中,有13位科学家的获奖成果是典型的科研合作的结果。Nature和Science(以下简称为N&S)是国际上公认的最具有学术影响力的两大综合性学术期刊,在这两刊上发表的论文无论是科学意义、科学突破性、学术水平以及影响力都是非常重大且具有世界水平的。因此,通过分析不同时间阶段我国高校N&S合作论文的机构合作网络的中心机构和凝聚子群,可以为提升我国高校在高水平机构合作网络中所处的地位及加强同国内外机构之间的协同创新提供建议,进而促进我国高校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生。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本研究使用SCOPUS数据库,检索了1978年-2017年,即改革开放40年期间我国高校参与发表的Article类型的N&S论文,共1123篇论文。除去仅有一所我国高校单独发表的22篇论文,共1101篇合作论文。本研究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了1978年-1997年、1998年-2008年、2009年-2012年、2013年-2017年四个时间阶段的我国高校N&S合作论文的机构合作网络的中心性和凝聚子群。
结论
(1)我国高校在机构合作网络中的中心地位逐渐提高,但发达国家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在合作网络中长期处于核心地位。从中心性三项指标排名前10的机构来看,在后两个阶段,个别国内一流大学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及吉林大学,在合作网络中的中心地位逐渐突显出来,在部分中心性指标上跻身前10,清华大学更是在第三个阶段的中心性三项指标上均位列前10;但总体上看,发达国家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占中心性三项指标位列前10的所有机构的比例均在半数以上,占三项指标均位列前10的所有机构的比例也在半数以上。
(2)我国高校同国内高水平科研院所及发达国家机构逐渐构成了更多且更大规模的凝聚子群,但凝聚子群之间的联系较为松散,尚未形成凝聚子群的联动效应。2013年-2017年,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为代表的国内机构同欧美发达国家机构构成的凝聚子群在网络中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将部分凝聚子群联系起来,但凝聚子群之间尚需建立直接有效的联系,更多的凝聚子群仍旧处于孤立位置。
(3)凝聚子群内部的我国高校之间及与国内科研院所之间的联系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从各凝聚子群中合作论文产量较高的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地域分布上看,第二个阶段开始,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内部及它们相互之间形成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但它们同中西部地区之间的联系较为贫乏。
建议
(1)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我国高校在机构合作中的核心地位。在大科学时代,科研合作已成为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国高校应加强同国外高水平机构的合作,在充分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一定要避免对国外知识和技术的过度依赖。准确把握自身的优势,开展高质量的特色研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及在高水平的科研合作中的话语权。
(2)加强跨地域科研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进而提升我国高校的整体实力。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高校在加强区域内部的合作以及区域之间强强合作的同时,积极探索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高校的特有优势,拓展科研合作途径,通过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加大对跨机构科研合作项目的支持力度、完善跨机构人才流动机制等方式,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3)充分发挥少数国内外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中介作用使各凝聚子群之间的机构建立联系,形成凝聚子群的联动效应。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马普研究所、加州大学-伯克利等作为合作网络的核心节点,较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网络的连通性,国内其它高校可以通过支持面向前沿研究领域的跨学科研究项目,鼓励项目中必须有若干个来自国内外一流机构的研究团队,充分利用这些机构的影响力,同尚未有过联系的国内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提高合作效率,进而使高校所属的凝聚子群之间建立直接有效的合作关系。
来源:
董彦邦,刘莉. 我国高校高水平论文的机构合作网络演化分析——以1978-2017年的《Nature》和《Science》合作论文为例[J]. 情报杂志,2019,38(11):138-144.
作者介绍:
董彦邦,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科研人才评价、一流大学。
刘莉,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科技评价与政策、一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