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
学生风采

GSEers丨情系家国,永无止境——访退休老领导宓洽群先生

2021-06-17浏览量:3041

“大学三年级的时候要实习了,我就在上海到南京的京沪线上当车长。有一天中间休息的时候正在看报纸,打仗啦!我立刻回到上海的学校里面,学校非常热闹,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我知道我要参军了。虽然我当时还不是地下党员,但是我是团支部书记啊,我想如果我不参加,那谁参加。当然也有点害怕,被打死了怎么办?美国火力那么厉害。但后来我到部队以后,才知道毛岸英同志在我们参军的时候已经牺牲了,一想领导人都是这样子啊,我就不害怕了!”

——宓洽群先生

为积极响应上海交通大学2019年“读懂中国”主题活动,高等教育研究院学生党小组由组长江珊带队,采访了我院退休老领导宓洽群先生。透过老领导的经历和感悟,切实感受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伟大成就,从而引领青年一代读懂中国,增强“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宓老师为原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1930年生于浙江慈溪,1952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信管理系。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宓老师先后在军事院校和地方院校专职从事教学工作和教育研究工作近40年,曾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二届理事,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国家教委直属高等工业学校教育研究协作组成员。宓老从事教育研究工作近40年,出版过专著《大学教育原理》,发表过《教育的异化与拨正》、《在实践中探索——评当前人文教育的几个观点》等十几篇论文。循着宓老的足迹,我们不仅重温了新中国成立前后几十年的发展历程,还感受到了宓老心系家国的无限情怀。宓老给作为新时代青年人的我们带来了宝贵的一课,让大家在思想和精神上进一步成长。


【往昔·战火纷飞中燃起的青春】

宓老的中学时代正值新中国成立前的内战时期,他从小就有跟着党的军队在江浙沪一带转移的经历。在校期间,宓老积极投身于学生运动,致力于为党的解放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甚至还曾有过被敌方盯上的惊险时刻。即便时局动荡,宓老在学业上也不曾有过丝毫懈怠,新中国成立的前一年就获得了进入诸多知名高校的机会,几番思量之下选择了交通大学的电信管理系。上大学不久,宓老又响应国家号召,毅然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从学生运动到走向战场,可以说宓老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国家的独立、民族自强的伟大事业。

安逸年代下成长起来的我们可能无法想象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青年人面对着学业的同时,更面对着国家危亡,所以很多像宓老一样的先辈们冒着随时可能牺牲的风险铸就了国家的新生与稳定。党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奉献一切的精神,在宓老的身上体现地淋漓尽致。这份勇气和情怀值得今天的每一位青年人传承下去,哪怕我们没有面对需要牺牲的危机,也应当竭尽自己所能为国家的发展做出努力。

【转身·走向三尺讲台】

宓老在哈尔滨第一航校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由于人才匮乏,宓老这位身为军人却也是来自上海的大学生便被培养成为了教员,身份从学生变为了老师,他用深刻剖析的教学方法为普通的技术工人讲解数学和物理知识。多年后,宓老再次回到交大,受益于前期积累的丰富教学和文字工作经验,他进入教务处从事教学管理工作。此后,他关注到了中国高等教育作为一门专门学科的发展,虽然也曾面对过质疑,但宓老坚定地走上了学术道路。

从宓老的教师生涯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家有什么需要,他就走向哪里。既可以给工人讲解高深学问,也可以参与高校管理,无论在哪一个岗位上,宓老都兢兢业业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或许还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摸索着人生前进的方向,可是千万不要小看每一天的积累,穷尽一生的时间在一个领域中坚守何尝不是一种伟大?

【期许·更美好的明天】

近九十高龄的宓老依然心系着国家、母校以及青年师生,他根据自己的体会提出了对于未来的期许。首先是国家的高等教育建设中需要加大力度关注研究生培养,研究生需要成为创新型人才,有能力对未知的领域进行探索,引领创新。其次是对于母校,宓老指出一所一流的综合性大学不能忽视人文素质的建设,交大在历史上也诞生过李叔同、唐文治等著名人文大师,在当今学校理工科专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人文学科的建设也要跟上前进的速度。最后对于今天的广大师生,宓老表示青年一代需要继续保持谦逊的态度对待学术工作,对科学的尊重和对纯粹的坚持有助于大家在学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我们年轻人有勇气,也有能力去攻坚克难,成为契合当前国家创新发展需要的人才。作为一名交大的学子,要敢于去挑战最前沿、最困难的领域,真正在学术上做到“创新”。就算有可能面对失败,可我们至少可以展现出自己坚定的决心和信念,不愧为新时代的逐梦人。背负着前辈的期许,我们更清楚了新时代下青年一代需要担负起的责任,先辈们的家国精神一定会深深刻印在我们的心中,并在未来一代代传承下去,不忘初心、行稳致远。